為弘揚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4年7月,機械工程學院組織7名貴州籍同學在貴州遵義、銅仁、都勻等地開展主題為“黔茶文化新力量”的鄉村振興實踐活動。貴州茶文化,從夜郎古國的茶馬古道走來,撥開高山深壑的迷霧,滋養黔人,縱橫千古,飄向海外。貴州茶葉串聯起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融合,各民族人民通過茶葉這個紐帶共同開發,共促繁榮,共享成果。
活動前,實踐團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討論,決定采用先分散調研實踐,后集體研究的方式走進貴州茶鄉。通過分散調研實踐的方式,每位同學切實了解貴州黔茶和貴州各民族的文化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根據貴州山水實際情況,通過集體研究的方式為項目的開展做了詳細的規劃。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實踐地區合影
以茶為本 溯源黔茶文化底蘊
中國茶文化,在大江南北中傳唱著,融入五湖四海的日常敘事中。實踐團成員首先與茶農交流,了解當地種茶的歷史文化,了解茶的品種和功效,為后續宣傳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在走訪調研過程中,實踐團采用采訪調研的方式對當地茶農進行調研,與當地村民就茶葉的起源、茶葉的種植、制作以及銷售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茶農說:“當地種茶歷史悠久,加上政府大力支持推動茶產業全方位發展,施行各種補貼政策,我們的收入實現了很大的提升”。現在我們弘揚茶文化是我們青年一代的使命,當代大學生要在實踐中不斷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茶農了解茶葉品種,種植方法等
以茶為媒 助力茶葉采摘
貴州省茶產業從2006年以來,經過8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實現了后發趕超,茶田面積排名全國第二,歷經風霜的古茶樹見證著古黔先民的生活智慧和辛勤勞作。實踐團成員走進茶山,便見到無數茶農在田間辛勤采摘,通過勤勞的雙手走向美好生活。
實踐團成員向當地茶農請教茶葉采摘技巧,投入到茶葉的采摘工作中。一步一動,采茶的道路上充滿著收獲的喜悅,一攜一取,裝茶的框里洋溢著對生活的期許。實踐團成員躬親力行,在山間助力茶葉采摘,幫助茶農完成采茶工作。
圖為茶農為實踐團成員講述如何采茶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摘茶葉
以茶為新 現代化致力茶葉制作
實踐團成員走進郎溪鎮宏源生態茶葉協會科普惠農服務站,切實體驗制作綠茶的過程——殺青、揉捻、干燥,了解到不同品種茶葉的加工過程。此外,實踐團還實地嘗試茶葉的包裝與銷售,體驗每個環節。在負責人介紹下,實踐團成員了解到黔茶的發展現狀、產業特色和發展瓶頸,對農業產業發展都有了深刻的認識。
服務站負責人表示,一片綠葉,成就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運用現代化全自動生產線實現精品抹茶智能量產,以科學的方法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帶領黔茶走向國際,帶領人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圖為茶農為實踐團成員展示制茶工藝
以茶促商 助力鄉村振興
“茶葉興了產業興,產業興了農村興”。實踐團與茶農促膝長談,在制茶、售茶的瓶頸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實踐團借助新媒體力量,通過網絡為黔茶擴大品牌效應,搭建品牌推介和銷售平臺,為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助推當地茶產業發展貢獻青年力量,書寫助農助力新篇章。
張涵碩同學說:“通過這次采茶體驗,我學到了采茶的知識和技巧,體會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葉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也是各民族之間共同的財富,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每一片茶葉都凝聚著茶農的辛勤汗水和智慧,每一杯茶都蘊含著大自然的饋贈和人文的情懷。”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茶田合影
山川流水遍訪茶,茶香氤氳人與物。經此一行,團隊成員深刻領悟到了黔茶文化的精神,各民族在茶葉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彰顯了各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新時代,新征程,新擔當,新作為,青年應不斷奮斗,為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貢獻出屬于當代青年的力量!